本报记者 蒋翰林 赵毅 深圳报道
近期,粤港澳大湾区多个城市密集出台调控政策,促进房地产行业健康发展。4月底以来,惠州、佛山、中山、东莞和江门陆续出手,通过调整限购区域、降低购房门槛、差别化信贷、公积金购房支持等手段,满足购房者的合理购房需求。
不过,从市场和成交来看,新政密集出台以来的半个月,即便在叠加“五一”假期的情况下,部分城市预期仍未见好。也有不少新盘项目趁着政策利好打响促销战,推出限时特惠活动吸引购房者到访。
《中国经营报》记者调查发现,今年一季度,大湾区多个城市楼市表现不容乐观。以东莞为例,该市住建局数据显示,今年一季度,东莞新建商品住宅网签5165套,同比大幅下降57%;惠州一季度住宅成交也与去年同期相比下跌70%,创近7年以来新低。
目前尚未有明显调控政策出台的广州、深圳,市场则出现了久违的暖意。根据贝壳研究院统计,5月1-10日大湾区8个城市新房住宅网签突破6000套,其中广州超1000套。4月,深圳二手住宅网签量为1860套,环比增幅已达近7成。
取消限购、公积金可支付购房首付
全国楼市优化调控政策仍在持续出台。据克而瑞统计,今年4月份全国39个省市出台45次楼市调控政策,其中有12城调整了限购政策,这其中就包括粤港澳大湾区的佛山、惠州、中山、东莞4城。
在大湾区,佛山市打响优化限购政策第一枪。4月26日,一份“关于优化存量商品住房政策”的文件在网络流传。次日,记者向佛山市住建局求证得知,文件尚属内部文件,待调试完成后会对外公布。
该局的回复印证了文件内容的真实性。从文件内容来看,调控核心要点是,对最近一次契税缴纳时间或不动产登记时间满5年的商品住房,不计入居民家庭拥有住房套数,进行买卖合同网签、赠与、司法拍卖等转让手续时,无需进行购房资格核验。也就是说,满5年的二手房不再纳入限购范围。
随后,惠州、中山取消限购政策也相继落地。4月30日,中山市发布通知,从加大住房公积金支持力度、优化商品房销售价格备案机制、优化限购区域、加大购房金融支持力度等六个方面提出支持措施。政策明确,坚持中心城区限购政策,中岐江新城规划范围不再列入限购区域。而此前中山全域限购。
同日,惠州“新六条”出炉,明确从房地产信贷、公积金支持、优化预售资金等六方面提供政策支持。政策指出,惠阳区和“临深”的大亚湾不再纳入限购片区。实际上,从惠州各区县库存来看,大亚湾存量套数最多,约3.5万套,总量方面,开放限购的惠阳和大亚湾存量面积位居前三。
同时,惠州新政还表示将加大公积金购房支持力度,公积金可提取支付购房首付。缴存职工购买新建商品住房的,允许先提取本人及其配偶的住房公积金用于支付购房首付款。
东莞则恢复了两年前的个税购房政策。近日,东莞市房地产中介协会对最新购房政策进行了解读,恢复2022年7月25日“莞九条”出台前审核购房资格既认社保、也认个税的做法;同时,适当放宽社保或个税缴纳条件,认定标准由“逐月连续缴纳”调整为“累计缴纳”;此外,将新入户的购房者的入户时长及社保要求取消,入户即可即刻买房。
客户观望情绪仍较重
密集出台调控政策的背后,是今年以来大湾区各大城市低迷的楼市表现。
以东莞为例,作为承接深圳购房需求外溢的“临深”城市,今年楼市可谓冷淡。今年4月的首轮土拍,在取消限售价和保证金下调的情况下,东莞8宗涉宅用地出让,仅有2宗成交,6宗提前终止出让,结果出人意料。
实际上,自从去年东莞多轮调控相继收紧了限购、限贷政策,叠加疫情影响,楼市库存持续走高。据克而瑞研究中心的统计,3月,三四线城市去化周期已达到25.83个月,显著高于百城平均。其中,包括惠州、东莞、中山在内的城市,因前期需求透支叠加调控加码等多重因素,去化周期已拉长至30个月以上。
随着利好政策的出台,近期大湾区各城市的不少楼盘也积极营销,虽然网签量没有显著上升,但售楼处看房人已在增多。
“剩最后几套我们推出‘一口价’,能有8万元左右的优惠。”记者在5月7日接到来自东莞大朗片区一楼盘的销售电话,销售人员表示刚刚过去的“五一”假期,5天的成交量超过了整个3月份。
不过,从整体成交数据来看,称市场回暖还为时尚早。据合富大数据显示,今年“五一”期间东莞一手住宅成交面积1.3万平方米,创近5年同期次低水平。很多项目来访量增多,但购房意向客户并不多,来访到成交的转化率仅为8%。
本文地址:/jyzc/314020.html
请遵守互联网相关规定,不要发布广告和违法内容